网站关键词:
装饰艺术、生活科技、行业焦点、《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杂志┃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装饰艺术与科技工作委员会指定官方媒体平台
首页 > 要闻 > 要闻详情
【行业资讯】| 央视重拳报道:新房散味两年不能住,甲醛超标成木质家具最大隐患!
2021-02-04 09:52:45 来源:装饰新闻网
买了新房,乔迁新居,这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值得庆贺的大喜事。而陕西的赵先生却苦恼了,新房虽已装修好,却很长时间都不敢住进去。

刚装修好房子进了家具,一定会先通风透气散散味儿,可这一散都已经两年了,到现在家具里还有很大的异味,这让赵先生夫妇的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滋味。

两年了 异味儿还是大到没法住

陕西汉中消费者 赵先生:这是我的主卧,这是这个大柜子,我的这个门,一年半了,我都不敢关。关上了以后味道实在太大了,我现在只能我把它敞开了,一直在这地方敞着,已经一年半了,还是这样状态。

赵先生是陕西省汉中市人,据赵先生介绍,两年前,在拿到新房后,他就去一家全屋定制家具店,定制了一整套家具。赵先生的妻子告诉记者,她当时跟销售人员强调最多的,就是材质要环保。

然而,赵先生定制的家具开始安装时,意外却发生了。

陕西汉中消费者 赵先生:当时拆封了以后呢,我觉得是有一些气味。但是我在想反正新家具多少都会一些气味,所以这也是个很正常的现象,我想后面后期了除一除味,敞一敞,吹吹风可能也就好了。所以我也没有想那么多。

新家具安装后,赵先生没有急于搬过来居住,而是在新房里放置了绿植,并且一直开着窗户通风透气,希望去除室内的异味后再使用。其间,赵先生甚至还找来专业除甲醛公司,对室内家具进行清理。

然而,让赵先生没想到的是,尽管自己使出了各种力所能及的办法,但每次前来看房,都还能闻到从家具中散发出来的异味。

检测结果:甲醛超标!

总是散不尽的异味,让赵先生开始怀疑,这套全屋定制的家具,材质上是不是有问题,特别是甲醛含量是否超标。为了查清家中异味的源头,赵先生决定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他最为关心的儿童房室内空气甲醛含量进行监测。

检测机构对儿童房做的是对比监测:第一次把家具全部搬出房间,空房时采样;另一次则是在保留全部家具时采样。

监测结果显示,赵先生的儿童房,在空房没有家具时,空气甲醛含量为0.11㎎/m3;;但有家具时甲醛含量为0.24㎎/m3;,是空房时的2倍多。

甲醛,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体,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甲醛位列一类致癌物。人体长期接触甲醛有可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并对肝脏、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造成伤害,严重情况下导致癌症。

虽然赵先生已经搬进了新家,但房间内超标的甲醛,总像无形的阴影,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他。

甲醛超标非个案 强制标准有明确要求

在进一步的调查中记者发现,普通消费者遇到的家具甲醛超标问题,在国家监督抽查中也有发现。

例如,在2019年的木家具国抽中,有4批次样品甲醛释放量项目不合格,占全部17批次不合格样品的23.5%。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新公布的2020年木家具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也有一批次甲醛释放量超标。

在多年承担木家具国抽的检测机构,检测人员告诉记者,甲醛虽是众所周知的一类致癌物质,却存在于绝大部分木家具特别是人造板或板木结合的木家具中。

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高级工程师 梁显源:我们生活中绝大部分木家具都会释放甲醛,它主要来源于人造板和胶黏剂,由于目前大部分人造板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含有甲醛的胶黏剂,所以它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就会不断地释放甲醛,造成了室内空气污染。

实际上,国家强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专门对甲醛释放量作出要求:规定木家具产品中甲醛释放量不能超过1.5毫克每升。该项目是木家具产品中最重要的检测项目,也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项目。

尽管如此,在这次木家具国抽中,这款方几的甲醛释放量实测值高达3.9毫克每升,是国家标准限值的2.6倍,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高级工程师 梁显源:家具甲醛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企业使用了甲醛含量过高的人造板或者是胶黏剂等原材料。还有一个原因是生产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没有对人造板进行涂饰处理,从而造成了人造板的甲醛释放量增大。

甲醛超标 人造板质量是关键

人造板产品的出现,本来可以提高我们对木材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价格也比较实惠,人造板本无错。问题恰恰在于,就像刚才检测人员所说的,甲醛在绝大部分人造板或板木结合的木家具中都存在,人造板产品中存在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

木家具特别是板式家具里甲醛的源头,几乎全都来自原材料人造板。所谓人造板,就是利用木材及其边角料,经一定加工后,再添加化工胶黏剂制作成的人工板材,主要有胶合板、纤维板和刨花板等。

具有产量高、成本低、幅面大、容易加工的特点,因此用人造板制造的家具产品,价格相对低廉,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这也直接促进了人造板行业的快速发展。

据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人造板年产量接近3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一。我国人造板行业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是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却一直突出。

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家具建材室副主任 温福泉:绝大部分人造板,它使用的胶黏剂是脲醛树脂胶黏剂,决定了我们的人造板必然会含有甲醛,并且人造板产品或者以人造板制作出来的木制家具会不断释放甲醛。

调查中,一位从事人造板生产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脲醛树脂胶黏剂是用尿素和甲醛化学合成,俗称脲醛胶,里面不可避免含有游离醛。游离醛含量不同的脲醛胶,生产成本有10%~20%的差价。

体现在人造板中,以胶合板为例,合格产品每立方米要2300元左右,而游离醛超标的产品,每立方米仅要2000元左右。300元的差价,在日益饱和的人造板市场,无疑是巨大优势。于是,一些企业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往往忽视了质量,使用不达标的胶黏剂,以降低价格,迎合部分家具生产企业的需求。

人造板非交接面要进行封边或涂饰处理

在进一步的调查中记者了解到,正是因为绝大部分人造板不可避免含有游离醛,为了限制这种有害物质从家具中快速挥发出来,对室内环境造成污染,国家标准对木家具产品的木工要求作出具体规定。所谓木工要求,主要是强调人造板部件的非交接面要进行封边或涂饰处理。

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高级工程师 胡杰:我们看一下,这个样品,这抽屉的侧板,这个底板进行了封边的处理。

但在调查中记者注意到,这次抽查的部分样品,表面虽然看不出木工处理有什么问题,但在一些隐蔽处,却没有做任何封边或涂饰。

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高级工程师 胡杰:这个抽屉的侧板和底板没有进行封边的处理,这个样品是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我们再来看一下最后一个,这些地方都进行了封边的处理,但是在一些隐蔽的地方,它的底板没有进行涂饰处理,这个也是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检测人员介绍,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偷工减料,该封边的不封边,该涂饰处理的不涂饰处理,是木工要求项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国家标准之所以对这一项目作出要求,从使用性能来说,可以有效防止家具吸潮变形而缩短使用寿命。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要求还能起到延缓木家具单位时间内的甲醛释放量,从而有效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提升木家具的产品质量安全

这次木家具国抽,有5批次样品木工要求项目不合格。专业人士告诉记者,我国木家具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四川等地,年产值超过7000亿元。庞大的产业规模,消费者普遍使用,这也让监管部门对木家具产品尤为重视。

统计近年来木家具国家监督抽查情况发现,从2010年至今,已经累计开展了10次木家具国家监督抽查 ,总共抽查的4956批次产品中,不合格样品数为715批次,平均不合格发现率为14.4%。

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发现,甲醛释放量超标,是拉低历年木家具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10次木家具国抽均把甲醛释放量这一涉及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指标,列为单项检测项目。其中仅有2020年甲醛释放量项目占不合格批次比例低于10%,其余9次国抽,甲醛释放量项目占不合格批次项目比列均超过10%,2016年最高,120批次不合格样品中,有61批次甲醛释放量项目不合格,占比高达50.8%。这10次国抽共计715批次不合格样品中,甲醛释放量项目不合格样品达292批次,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40.8%。

专业人士认为,我国木家具年产值虽然超过7000亿元,但生产企业规模仍以中小微为主,这也是导致我国木家具产品总体质量水平难以提升、历次抽查不合格发现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家家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 姚晨岚:我们发现有些企业它主观上想把这个产品质量做好,但是他(客观上)受限于他的生产设备、人员能力以及质量管理制度等因素,他难以保证他产品的质量水平和质量稳定性。

企业规模小,硬件设施,特别是监测原材料质量的设施跟不上,导致一些企业难以从源头上保证产品品质。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还发现,也有不少企业为了赚取更大利润而漠视质量,以至生产出来的产品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抽查处处长 苗雨晨:企业的大部分原材料依靠外购,如果原材料质量把关不严,很容易导致最终的家具产品质量不合格。比如使用了甲醛含量高的人造板,可能会造成家具产品甲醛超标,使用了不满足要求的油漆,会造成家具的漆膜理化性能不合格。
针对木家具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发现甲醛超标居高不下的问题,市场监管总局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对木家具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引导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以提升木家具的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来源:家居微新闻


此稿件来源企业或互联网。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为建筑装饰行业信息传播通达,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或修改。